全国多城市车牌“限外” 交通割据成“车在囧途”
- 时间:
- 浏览:1600
- 来源:车牌上牌无忧网
深圳交警5日向262辆违反深圳“限外令”的外地牌照车辆开出罚单。至此,全国已有多个城市重点区域或道路实施车牌“限外”,其中既有北京、上海等东部大城市,也包括石家庄、哈尔滨等二线城市。虽然,“限外”往往是出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的考虑,但“限外”城市往往都是区域交通中心,这种交通“割据”状态,形成了“人造囧途”的尴尬一幕。
深圳交警部门表示,为避免对深港经济影响,粤港、粤澳两地号牌不受限行措施限制,同时也为进出深圳各口岸的外地车辆规划了指定行驶路线。不少外地车主质疑,港澳小汽车与来自其他地区的小汽车在“添堵”方面毫无差异,为何只为港澳小汽车开绿灯。同样是为深圳发展做贡献,为何其他地区的外地小汽车要享受差别化待遇,这种“人造囧途”令人尴尬。
“限外”理由相近效果不明
此前,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出台“限外”政策的缘由,都是出于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考虑。其中石家庄交管部门2014年曾表示:“随着机动车数量增长和地铁建设全面开工,石家庄市区道路通行资源减少。作为分流路线的裕华路、槐安路、和平路交通流量早已大大超出了设计流量,交通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已降至每小时20公里,接近国际公认的拥堵警戒线,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和工作出行。”
不过从“限外”的结果看,大多数城市显然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京津地区不仅市内交通仍然经常拥堵,同时区域交通的便利程度也大大降低。记者了解到,不少悬挂天津牌照的大货车,不仅去北京要办进京证,去石家庄也要办证,跑个业务,司机办证的时间都快赶上路上的时间了。
另外,从目前的情况看,盲目“限外”的效果有限。张海涛认为,各地的汽车购置和使用规则都不一样,如果一些城市在市场化手段调控后仍“迫不得已”要依靠“限外”解决缓堵治污问题,应根据一些车辆与道路的量化标准,在政策制定时更加全面、合理地通盘考虑,同时设定一定的启动响应条件,而不是“说限就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