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上牌目录存在潜规则,3C认证推动了品牌新一轮洗牌!
- 时间:
- 浏览:2603
- 来源:车牌上牌无忧网
整车企业生产的电动车进入市场销售,要走复杂的流程。特别是进入到北上广深杭等这样的大城市销售电动车,整车企业必须要将销售的电动车款型和企业资料送交当地的电动车行业协会进行登记备案,经获得同意之后,然后将电动车实物送样到检测部分进行相关项目的质量检测。
经过检测合格之后,这一款型还要由公安、工商和电动车制造专家组成的的评审团进行专业评审,经过评审团的同意才能获得在当地销售的目录。经过上述复杂流程的电动车款型入录到当地协会管理的上牌目录里。由此,整车企业才能在电动车交付给经销商销售。
“一目录一车款”是生产许可证管理下演绎出的一种模式。许多地方把这种管理模式视为获取收入的一种手段。譬如,某地根本没有检测合格的检测机构、也根本没有专家,为了获取地方利益,强制要求“凡事在当地市场销售的电动车款型必须要在本地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即使这一款型已经在其他地区获得检测并拥有上牌目录也是如此。”而且要交付一笔不菲的管理费。这种“权威机构检测的电动车款型在甲地获得了上牌资格却在乙地行不通”的“一国两地制”,已经被许多整车企业所诟病,让整车企业敢怒不敢言。
有企业向电动车观察员请教,这样的“土政策”会不会在实施3C认证之后被打破?有一点可以肯定,3C认证是全国性的,地方一些所谓产品检测院要想获得3C检测资格恐是不可能的事!地方会不会巧立名目来收取以检测为名的费用?有可能!而且绝对有可能,这些地方肯定会打政策的擦边球。